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作者: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5/5/20 10:34:44 字体大小:

5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AI变革与科教创新论坛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在中关村校区举行。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樊邦奎,bet36体育在线: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侯晓,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bet36体育在线: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bet36体育在线: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毛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bet36体育投注: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bet36体育在线: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春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海福,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腾讯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巨宏,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王云鹤,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南京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何勇,中北大学副校长尹建平,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校长姜澜等全体校领导出席大会,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517162655.jpg

姜澜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北京理工大学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提前布局,具备扎实基础。学校将通过“一零一一”(“10高-11力”)工程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即坚持战略定位高举高打、学科建设高原高峰、发展路径高维高阶、产教融合高质高效、国际竞争高位高速的“10高”发展战略;构建“教师-学生-AI-环境-文化”的“五元”育人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以创新创造力、工具使用力、知识获取力、问题分析力、逻辑思考力、自我驱动力、表达沟通力、规划制定力、行动执行力、组织领导力、评价选择力为核心的AI+能力矩阵。他强调,要打造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新高地,构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突破策源地,创建智慧变革一体化示范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独具特色的北理工方案。

王博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思考与北理实践。人工智能时代,AI重新定义了人才和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精准提问能力、思辨创新能力和协作领导能力(三原力),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才成长需求。北理工智慧教育行动方案从智慧教育研究、智慧教育素养、智慧工具构建、智慧实践教学、智慧课程建设、智慧管理体系、智慧基座构建等7“智”维度规划了28项行动,协同推进智慧教育实践。人工智能学院将整合校内外AI优势资源,汇聚国家级AI顶尖领军人才,布局AI基础、AI技术、AI系统、AI安全、AI应用五大学科方向,围绕 “极微观、极宏观、极极端、极交叉”AI四极发展方向开展科技攻关,建立 AI卓越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构建智慧运行保障体系,努力建成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院。

微信图片_20250517162810.jpg

张军、姜澜和与会专家一同为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大会发布了《智慧教育行动方案》。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戴琼海作题为《人工智能发展新奇点》的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迈向通用智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奇点”及其影响。王海峰作题为《大模型技术及应用》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

微信图片_20250517162720.jpg

人工智能将深度改变科技创新的范式、教育教学的模式、人才定义的样式。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人工智能赋能科教创新进行了主旨发言。

附相关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自动控制系、80年代成立了计算机科学工程系,是国内较早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布局、持续发力,获批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12个重量级科教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博士后”AI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联动,广泛联合龙头企业共同打造AI自主应用生态,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领先的教学、科研与人才优势。

人工智能学院将打造“一核多能”AI创新复合体,构建起“XAI”交叉融合的自主创新生态,有力推动AI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全面支撑学校全员AI教育和全校智慧变革。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学校将在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增设“卓越班”,通过本博贯通培养,7年即可取得博士学位,人工智能学院将负责其中人工智能方向拔尖人才培养;此外,学校还将在徐特立学院增设“智能班”,通过学科交叉筑基、产教融合赋能、本硕博贯通,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交叉创新复合型人才。

学校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将升级为数字化与智算技术中心,全面融入人工智能学院,为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与科学组织的治校理教提供全方位算力底座与智慧支撑。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Copyright ? 2014 北京今日创见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京ICP备 1404747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