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硬核”物理成全民围观热点,张朝阳科普为何如此上头?

 作者:张楠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5/8/21 10:05:46 字体大小:

文|《bet36体育在线:科学报》记者 张楠

时间是否存在起点?外星生命会不会抵达地球?

在7月份的3场直播中,“物理网红”张朝阳没有像往常一样边写边讲推演公式,而是与享誉国际学界的3位物理学者分别展开深层次对话,聊着貌似抽象的话题,内容却依然硬核:物质世界最基础的构成,黑洞合并的宇宙谜题,量子场论的前沿探索……

尽管对话中不乏“黎曼曲率张量”“霍金辐射量子效应”等专业术语,3场密集的高能直播,却像一块投入公众认知池的石头,将深奥的理论物理从象牙塔推向了大众视野。

网友们一边调侃“听不懂但大受震撼”“仿佛在听天书但莫名过瘾”,一边热情参与话题讨论,相关词条频登热搜。

《张朝阳的物理课》稳定播出已近4年,相比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等身份,张朝阳“物理网红”“科普播主”的标签如今可能更被人熟知。他希望物理课的受众能保有好奇心:“如果你还有好奇心,那么在好奇心驱使下,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的道理。”

张朝阳与戴维·格罗斯对话。本文图源:搜狐

“顶流”对话:打破高精尖知识的“次元壁”

“牛顿的家门口,那棵400年的苹果树还在结果。”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大卫(David Tong)在他的办公室,就能够看到牛顿当年工作的办公室。

在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期间,张朝阳分别邀请汤大卫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bet36体育投注:外籍院士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德国洪堡研究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徐一鸿(Anthony Zee)来到物理课直播间——围绕量子效应、时空涌现与物理直觉展开深度碰撞,成为连接专业物理学界与大众的一座桥梁。

在张朝阳与格罗斯的对话中,两人从自然界四种基本力的差异切入,探讨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这一突破性发现正是格罗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关键。

随着对话向理论前沿延伸,他们又探讨了物理学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时空的本质。这也是张朝阳近两年直播课程的重要内容。格罗斯介绍了一个革命性观点:时空可能并非宇宙的基本属性,而是一种源自物质的“涌现现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时空只是人类的‘幻觉’。”

而格罗斯直言“AI被过度炒作”“bet36体育在线:是物理学突破的关键支撑”则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在与徐一鸿的对谈中,二人从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谈到量子场论,一同回溯了物理学的统一历程。

直播现场除了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还有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专程来“追星”,他已经读完《张朝阳的物理课》三卷书以及徐一鸿的《果壳中的量子场论》《物理夜航船》等书,提出的问题涉及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前景以及量子场论符号体系的改进问题。

徐一鸿以牛顿从被苹果砸中这件小事儿中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回应:“未来物理学的发展是难以预见的,需要年轻人自己去创造,去培养物理直觉。”他和张朝阳共同向现场和直播观众建议:永远不要失去对世界好奇的能力。

与汤大卫的对话同样持续了将近3小时。从牛顿力学的百年秘辛到量子场论的前沿探索,从飞机飞行原理的认知颠覆到黑洞合并的宇宙谜题,二人拆解硬核物理知识,也谈及科学教育。

话题延伸到宇宙之谜时,张朝阳认为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体需假定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但这种均匀性只体现在百万光年的尺度上,因此,时空尺度的限制使得星际造访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段讨论旋即登上热搜榜,不仅在学术层面引发探讨,更在公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者的金句更是引发二次传播。在直播现场,高校学子们积极提问,用流利的英语探讨黑洞光子球、引力波探测等前沿问题,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的科学素养。

IP进化论:从单向输出到科学“展示台”

这不是张朝阳第一次将个人知识秀转变为与“顶流”科学家的对话平台。

2024年7月,张朝阳参加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与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同台交流。大会期间,经过丘成桐的牵线搭桥,他邀请徐一鸿和狄拉克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库姆伦·瓦法(Cumrun Vafa)至物理课直播间对话。

今年7月,张朝阳再次与3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开展物理对话,当抽象话题通过无门槛的直播形式进入现实讨论,公众对物理知识的关注度和探索欲被再次激发。

其背后,是一个历经4年发展的知识IP:《张朝阳的物理课》,从线上直播破圈,到成为科学“展示台”的蜕变历程。

2021年11月5日,张朝阳在“搜狐视频”直播了“自己人生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课”。

关于开这门课的原因,他认为虽然物理并不轻松,但每个人不应该觉得自己可能学不会一件事而不去学,“恰恰相反,聪明在于过程,看起来枯燥的物理知识如果经过分解后再理解,并不一定比生活中的事更困难”。张朝阳还鼓励网友打破思维的边界,科学学习。

《张朝阳的物理课》以线上直播为突破口,在直播间里用白板推导公式、拆解物理原理,从经典力学讲到量子物理,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逻辑链条。

讲解雨滴从几千米高空落下为何不伤人时,他会从流体力学最基本的NS方程出发,推导出斯托克斯定律,还用空气的波动方程,解释了为什么在零下30℃的哈尔滨,声音传播速度比北京慢10%。

“硬核知识+烟火气”的风格,成为他直播间的“流量密码”。有家长在弹幕中说:“孩子看完直播,主动翻出物理课本。”

随后,线上课拓展到了线下,开设沉浸式物理课,使用生活场景解构牛顿定律、熵增原理。

在第一次线下课,张朝阳硬核推导质量方程E=mc2,全程不看书写满6块黑板,在网友“不明觉厉”的评论中破层出圈。更让人忆起一条热知识:张朝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夜跑二环聊物理”线下活动中,伴随着当年最大的“超级月亮”,张朝阳一边跑,一边结合跑步的速度、加速度等实际体验,讲解牛顿运动定律,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张朝阳在夜跑活动中边跑边聊物理。

2023年,《张朝阳的物理课》可谓进入深化期。该IP走进清华等高校,与学子们共同解析物理知识,推导硬核物理公式。课程内容不局限于基础理论,还衔接产业与基础科学,如解析汽车风阻流体力学、火箭推进器原理等。

在重庆大学的线下课堂,张朝阳把重庆火锅辣粉丝的原理解释得明明白白,并延伸到吃火锅后,呢子大衣、长发容易有味道也是同样的原理。此外,他还针对重庆火锅与北京铜锅的区别进行了解析。网友们弹幕表示:“张老师的回答非常接地气!”

而2024年及2025年,张朝阳借助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平台与国际水平学者展开对话,成为IP从知识传播到“科学思想窗口”的升级期。

在这一阶段,其内容形态也不断创新,从早期张朝阳单人口述物理知识的“自研”模式,逐渐转变成科学家、企业展示前沿技术的多元平台。

例如,在讲解核磁共振技术时,不仅有科学家对其原理的深入剖析,还有企业展示相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在航天材料科学方面,专家讲解材料研发的科学原理,企业展示材料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成果。

在企业家的直播间学物理:知识直播的稀缺价值

近四年的坚持,250余期直播、30余场线下课、在线时长超过25000分钟,出版的3本同名科普著作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张朝阳的物理课》形成了直播、回放、短视频、文字、书籍的立体式传播,树立了知识直播行业的IP样本,逐渐成为国内物理科普的代表力量。

诚然,企业家打造个人IP已经成为潮流,但做“物理网红”走知识直播这条赛道,目前张朝阳没有“代餐”。

在2024年清华演讲中,张朝阳现场板书推导核磁共振量子公式,被现场观众感叹:“作为专业研究者也未如此深入底层原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知识的传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着变革。与其他行业相比,知识直播具有独特的差异化壁垒。

张朝阳曾在线下课身着复古西装,头戴礼帽,以电影《奥本海默》主角的造型推导物理公式。

而《张朝阳的物理课》出圈,“并非依赖于流量算法”。张朝阳表示,搜狐反其道而行之:拒绝碎片化娱乐,以“手推公式”沉浸式教学建立专业壁垒,并通过设置一系列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提升观众兴趣。

其课上还曾设置苹果手机为奖品,以激励网友解答物理题,吸引了众多科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关于物理课开讲的初衷,张朝阳谈到,不仅源自他个人在科学兴趣上的热忱,更是搜狐在内容赛道上的深层布局——以此推动搜狐视频打造知识直播平台。

张朝阳除了入局直播,还以“产品经理”角色来推进直播功能的更新迭代,小白板、回放等功能都是为了知识直播专门设计,这也吸引了很多播主来搜狐视频平台分享知识,成就了一批“知识网红”。

bet36体育在线: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旭在该平台以科普短视频和科普直播的形式,普及最新的生命科学与健康知识,在学生中取得了较大反响。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说植物”时,选择的题材是五谷杂粮、热带水果等。

首都体育学院教师杨一卓选择该平台做知识直播,则是感觉和张朝阳做科普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我也是希望自己的科普有些硬核点儿的知识。”

他们密集、系统的知识输出,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跟很多有知识的人学习,极大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张朝阳多次提到,“我们所在的时代,科学知识学习将变得更加便捷。”放弃短期流量,深耕核心价值,何尝不是一种长期主义。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Copyright ? 2014 北京今日创见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京ICP备 1404747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44号